眼鏡蛇效應



"一般來說,當你越覺得投資某項資產會讓你越感到安心時,最後卻往往會證實是個糟糕的投資決定"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---知名財經作者William (Bill) Bernstein


相傳在19世紀下旬英國占領印度的階段,這些英國人很快發現到一個問題,印度有很多的眼鏡蛇,這些英國人非常害怕眼鏡蛇,也不擅長捕捉到這些蛇,於是英國殖民地政府就對當地的民眾發出了一個公告,只要誰能夠將死掉的眼鏡蛇繳到政府機關就可以領到一筆錢,希望藉此誘因鼓勵印度民眾捕捉眼鏡蛇。剛開始的時候這個獎勵措施的確收到了效果,眼鏡蛇的數量逐漸地減少,但是一段時間之後,英國殖民地政府發現到了一個奇怪的現象,眼鏡蛇的數量又開始增加,且數量越來越多,政府感到很困惑就深入調查,結果發現有些印度人開始養起了眼鏡蛇,透過殖民地政府的這項政策來賺錢,這使得眼鏡蛇的數量大幅的上升,最終政府放棄了這項獎勵措施,這項政策原本希望能夠解決眼鏡蛇的數量問題,結果卻反而適得其反,這種現象就被後人稱為眼鏡蛇效應(Cobra Effect)。

MarketWatch一篇文章提到:

對於那些投資組合中100%都持有債券部位的人來說,他們就是掉入了眼鏡蛇效應的陷阱,投資債券的人多數都是為了債券的安全性,相對穩定的收益而持有債券,短期來說,債券能夠提供這些好處沒有錯,但是對於想要長期累積財富或是為了退休做準備的人來說,這麼做卻會造成往後更嚴重的問題(獲利不佳導致長期累積的資金有限),因為債券的長期投資報酬率並不理想



從歷史經驗來看,1928-2016年期間美國債券的每年實質投資報酬率(扣除通貨膨脹率)平均只有2%,你可能會想,這樣也不算太差,但如果我們仔細去看過去這些年的債券表現,會發現絕大多數的報酬是在過去40年債券大多頭時代所累積出來的,而更早之前的40年債券的實質報酬率卻是負的,而且現在的長期利率環境跟1940年代是比較接近的!


金融海嘯之後我碰到不少朋友因為被股票的大跌嚇壞了,紛紛將資金都投資到了債券相關產品,台灣更是全球出名喜歡投資債券(基金)的地方,很多人現在的投資組合中就算不是100%都持有債券,比率也相當的高。債券(基金)並不是不好,債券(基金)在投資組合中有其一定的功能,但是如果太多太高的比率都投資在債券(基金)資產上的話,那麼你可能就是掉入了眼鏡蛇效應之中,那就是短期滿足了投資安全的想法,但卻是在往後造成更嚴重的問題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我的「機器人理財」新創之路

誰比較容易陷入卡債的陷阱:是男生? 還是女生? (資訊圖表)

20個關於投資非常重要的觀念

簡單是複雜的極致表現

大麥克指數(Big Mac Index)--資訊圖表(Infographic)